郊遊台南龍崎區的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,途經高雄內門區紫雲宮,在其真仙公園巧遇「南嶺蕘花」,在佛陀紀念館矮樹叢下的偏僻蔭暗處,翻找出「喜蔭花」,兩者都是這麼偶然!於是再整理高雄熱帶植物園內罕見的「羅氏核果木」、「台灣假黃楊」,與高雄美術館的一些花草,再成一輯分享之。
喜蔭花,苦苣苔科,喜蔭花屬(Episcia cupreata),屬名源自希臘文episkios,意謂shaded,陰暗、陰影,果然是在樹叢下的陰暗處意外翻扒找到的,然後在牆角下又發現一些植株。(以下攝於佛陀紀念館)
喜蔭花,植株鋪地矮生,全株有毛,葉子顏色因品種而異。
喜蔭花,花苞與花萼,具茸毛。
喜蔭花,花色大多為鮮紅或橘色,花凋垂後,花萼之毛茸茸姿態(圖下),亦堪稱一絕。
枸櫞(Citrus medica),芸香科柑橘屬。
枸櫞,葉互生,枝具刺。
枸櫞,花與初果。
砲彈樹,玉蕊科砲彈樹屬,花與果實。有些人會將其誤以為是佛教聖樹之一的龍腦香科「娑羅樹」。
昆士蘭瓶幹樹(佛肚樹),今年8月13日才拍到的可愛粉嫩新葉芽,然而在中秋節再訪時,整棵植株已杳然無蹤,只能po出之前的植株(下三圖)以資憑弔,並記錄一樁湮沒的歷史記憶:
昆士蘭瓶幹樹(之前攝於佛陀紀念館)。
土樟(Cinnamomum reticulatum),樟科樟屬,為台灣特有種。基生葉三出脈,葉全緣,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,大多為對生。葉面呈光澤綠,葉背(圖下)蒼綠色。葉揉之有香味,又稱「香水樟」、「香桂」。
土樟,花被片6枚,完全雄蕊三輪9枚,黃色箭形物者為退化雄蕊。
土樟,核果橢圓形,殘存的花被呈杯狀,先端截型。成熟時由綠色轉紫黑(圖下)。
土樟,嫩葉粉紅。(此二圖攝於大坪頂公園旁農家)
蘇利南合歡(粉撲花),豆科合歡屬,二回羽狀複葉,羽片一對。(以下攝於高雄美術館)
蘇利南合歡,頭狀花序,花絲基部白色,上端粉紅豔麗。
柳橙(Citrus sinensis),芸香科柑橘屬。
柳橙,花色純白4或5瓣,雄蕊多數。葉具小型翼葉(圖下)。
柳橙,枝葉有刺或無,本株莖幹小枝多刺(圖上),葉腋具小刺(圖下)。
肯氏蒲桃(Syzygium cumini),花苞與花。
肯氏蒲桃之樹幹、對生葉片與紅色漿果(圖下)。
羅氏核果木(印度假黃楊,Putranjiva roxburghii),非洲核果木科假黃楊屬(或 Liodendron)。雌雄異株,圖上為生長於高雄熱帶植物園區之雄株群,圖下為雌株群。
園內該屬的另一植物,台灣假黃楊,也將同時介紹於后,另一同科不同屬的「鐵色」(Drypetes littoralis),之前曾po過。
羅氏核果木之雄花。穗狀花序,大多生於葉腋,花被片3-5,雄蕊2-4枚。
羅氏核果木之雌花。單一,或2-3朵生於葉腋,花梗長,花被片5-6,花柱3枚,柱頭新月型。(參考資料:India Biodiversity Portal)
羅氏核果木之果實為核果,卵球型,被白色絨毛。
羅氏核果木之褐色嫩葉。
台灣假黃楊(Liodendron formosana /Putranjiva formosana),原為大戟科,重新歸類為單獨分出的非洲核果木科,假黃楊屬(非洲核果木屬)。雌雄異株,熱帶植物園這裡剛巧擁有雌、雄各一株。
台灣假黃楊之雄花,花小,僅具萼片,無花瓣,穗狀花序生於葉腋,呈總狀排列。雄蕊2枚。可惜沒拍到雌花。
台灣假黃楊之雌花,花小,亦僅具萼片,無花瓣,柱頭2或3裂,再2岐。(20240519補拍於高雄熱帶植物園)
台灣假黃楊,葉互生,果實為核果,卵狀橢圓形。
耳莢相思樹,豆科相思樹屬,假葉長橢圓鐮刀狀,黃花大多5數,密生成穗狀花序。
齒葉破布木,今年5、6月才開過花,10月又逢開花。
胭脂樹,刻正含苞初放,過一段日子,已結初果(圖下)。
高雄內門區的廟宇紫雲宮,後方的真仙公園,巧遇「南嶺蕘花」,瑞香科蕘花屬。單葉對生,幾無葉柄。
南嶺蕘花(Wikstroemia indica),繖型花序或短總狀花序頂生,黃、綠色花萼管狀,先端4裂。
南嶺蕘花,卵形核果,熟時紅色。
推薦個小景點,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,將涼亭建於農塘中,水面最高時與亭欄等高,淹出的水自然溢入亭內,再由漏水口排出。近來適逢雨灌滿塘,人坐亭內,恍若置身湖底,觀賞環亭景色,或波光瀲灩,或雲煙氤氳,既新鮮浪漫又饒富情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