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春久盼的宿願終於得償:爽遇三種植物的開花,「楓香」、「櫸」與「山陀兒」。踏青茂林,花草點綴山野,登臨多納高吊橋,迎風遠眺,心曠神怡。
高雄茂林『多納高吊橋』,全長232公尺,橋高103公尺,此為東端。
多納高吊橋西端。
孫女同行,再次的造訪,別具溫馨與意義,瞧她無所畏懼的模樣!
猿尾藤,黃縟花科猿尾藤屬,雄蕊10,雌蕊1,花瓣5枚,形狀飄逸奇特。
猿尾藤,單葉對生,春日若見葉子染紅山林者,輒為猿尾藤之新葉。
水錦樹,茜草科水錦樹屬,單葉對生。
水錦樹,花開(3、4月)的比另一同屬的「水金京」(6、7月)早,頂生的聚繖花序,呈圓錐狀排列,花兩性,白色花冠筒狀,先端4~5裂,裂片反捲,雄蕊4~5枚,花柱1,柱頭2裂。
海州常山,海州常山屬(大青屬),原為馬鞭草科,現劃歸唇形科。花冠筒白色或淡黃,伸出綠色花萼外,先端5裂,雄蕊4枚、雌蕊1枚,又再遠挺出花冠筒外。
海州常山,灌木或小喬木,單葉對生,葉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 ; 另一同屬植物「白毛臭牡丹」,花型近似,然多為灌木,葉則兩面被有白色茸毛。(以上攝於高雄茂林)
楓香(Liquidambar formosana),春天新芽喜鬧枝梢,嫩葉與花苞即將萌發。楓香樹屬,原屬金縷梅科(Hamamelidaceae),新的分類將科中的三屬,蕈樹薯、楓香樹屬、半楓荷屬,歸入新成立的楓香科(Altingiaceae)。
楓香,單性花,雌雄同株。
楓香,新芽萌發而出的嫩葉、雌花與未全開苞的雄花。
楓香,雌花具細長之總花梗,花序頭狀,花柱2枚,並具退化雄蕊。(以上攝於高雄美術館園區)
楓香之雌花,攝於『高港水花園』。(2022-3-22)
楓香之雄花,攝於衛武營都會公園。
櫸(櫸木,台灣櫸),榆科櫸屬,樹形挺拔矗立,枝條上舉,為台灣闊葉5木之一(餘4種為烏心石、牛樟、樟樹、台灣檫樹),櫸又代表“中舉”,為科舉時代之象徵、好兆頭。(以下攝於衛武營)
櫸,單葉互生,葉形與同科之「榔榆」極為相似。
櫸,新葉紅嫩可掬 。 秋冬落葉前,葉片變黃、變紅,不過在平地,咸少能拍到美艷的紅葉。
櫸,花極小,單性花,雌雄同株,常與新葉同時長出,左側為雄花,右側雌花。
櫸,同一枝梢之雄花,相反之角度,上圖攝於3/20早晨,下圖3/22下午(2022)。
櫸,雄花單生,或少數叢生,雄蕊與花萼同數,無花瓣。(2021-4-1)
櫸,綠色的未熟核果,歪斜的扁球形,具不規則稜紋。
與「台灣櫸」同屬於榆科的「朴樹」,上個月曾po出其花與新葉,如今也已長出綠色未熟核果,表面光滑可與「台灣櫸」的核果做比較。
每年花季,總會過來瀏覽,今年衛武營都會公園的「南洋櫻」。
「南洋櫻」櫻姿煥發,恣意吐芳。
烏心石,衛武營區內擁有不少植株,唯獨本株花開滿枝、香氣四溢,木蘭科烏心石屬,白花單一、腋生,未開花的花苞(左上角),為佛焰苞狀的褐色苞片所包被著,花開前會脫落。
烏心石,無花瓣與花萼之分,統稱「花被片」,白色或淡黃,雄蕊多數居外圍下方,圍繞著中央呈螺旋狀排列的離生心皮。(以上攝於衛武營都會公園)
台灣另有一「烏心石」之變種,稱「蘭嶼烏心石」,花型較大,但兩者並不是很容易做區別。(攝於高雄中學校園)
蘭嶼烏心石,葉厚革質,長寬比大略為 2 : 1。(烏心石則為3~4 : 1)
山陀兒,名稱直譯自其英文名 Sandol,落葉性大喬木,楝科山陀兒屬。(以下攝於高雄熱帶植物園)
山陀兒,葉互生,具長柄,三出複葉。
山陀兒,新葉紅褐色。
山陀兒,落葉前葉色轉紅,三月開始為其花期。
山陀兒,圓錐花序,淡黃色花瓣5枚。
山陀兒,3/27再回熱帶植物園,撿拾落花,雄蕊10枚,花絲聯合成筒狀,雌蕊柱頭5淺裂,杯狀花萼,前端齒裂。
山陀兒,果實為漿果,球型或扁球型,熟時黃橙色,酸甜可食,聽說果實型態與口感類似藤黃科之「山竹」,但後者果肉較多而勝出。(攝於2021-7-17)
荔枝(圖左),無患子科,荔枝屬唯一物種,花開遠早於一旁右邊同科的「龍眼」,未開花結果前,兩者葉子同為一回偶數羽狀複葉,外觀難以辨識。(以下攝於高美館園區)
簡單區分荔枝與龍眼之其一:看葉背,圖上為荔枝,葉背較蒼白,側脈不明顯。
簡單區分荔枝與龍眼之其二:看莖幹,圖上為荔枝,莖幹光滑。
荔枝,大多數為雌雄同株異花,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。
荔枝的花,一般歸為三種:雄花、偏雄花、或偏雌花,僅有偏雌花可著果。此為偏雌花,具有雄蕊但發育不全,花絲短,花粉囊不能散發花粉,或花粉發芽率極低,雌花似乎比雄花先開,子房2室,但只有其中一室會結果(見下一圖)。
荔枝的初果,對照上一圖的雌花,宿存的花柱下的子房,真的只有其中一室有結果。(2022-3-26)
荔枝的花,雄花:雌蕊退化,花盤中央僅存一乳狀突起,雄蕊5~9枚。(2022-3-26)
荔枝的花,偏雄花:子房退化,雌蕊不完全,雄蕊5~9枚。(攝於仁武觀音湖)
結實纍纍卻高高懸掛之荔枝鮮紅果實(圖上,2021-5-18),今年也只能望花興嘆(圖下),不能就近仔細觀賞。(攝於衛武營都會公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