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線柱蘭」(Zeuxine),顧名思義,花莖皆呈線柱狀,zeuxine 源於希臘文zeuxis,聯合之意,指本屬蕊柱
與唇瓣有部分黏連的特徵。屬於極小蘭花,若未細加注意,往往錯過一睹原生蘭花風采之機會。
去年曾柴山遇見「芳線柱蘭」,但「黃花線柱蘭」則緣慳一面。知悉後者比前者花期稍早,今年趁早而來
,兩蘭皆能喜相逢。芳線柱蘭依然僅開花於去年老地方,黃花線柱蘭在柴山生長分佈範圍則較為廣泛。
「黃花線柱蘭」(寬葉線柱蘭)(Zeuxine flava),命名乃根據2016六月份『植物科學期刊 TAIWANIA 』-Lin et al. :Complete list of the native orchids of Taiwan and their type information. 其它同物異名有「黃唇線柱蘭」(Zeuxine sakagutii)等。
(20170309--20170425)&(20160419)
芳線柱蘭(台灣線柱蘭)(Zeuxine nervosa),這是20160419所拍。當時「黃花線柱蘭」已過花期。
黃花線柱蘭(寬葉線柱蘭)(Zeuxineflava),20170309 初遇時模樣,一點也不起眼,此時株高10公分左右。為何
稱「寬葉」不得而知。
黃花線柱蘭,與前株不同地點之柴山另一棲處,蘭花已悄然綻放,且這裡族群較多。更甚者,一旁還可見「芳線柱蘭」(台灣線柱蘭)(下圖)。
芳線柱蘭,同一時間就在附近含苞待放。時為20170321。
黃花線柱蘭,隔兩天附近再搜尋,找出不同階段的成長植株,穗狀花序由下而上漸開,20170323。
很巧也很有趣,含苞的「芳線柱蘭」(左)與開花的「黃花線柱蘭(右)旁地而生,植株、葉子大小形狀剛好
可以互相做個比較,高矮則於此期尚難做比較。兩蘭之花梗皆被茸毛。
黃花線柱蘭,褐綠色上萼片(紅箭頭)與白色花瓣(綠箭頭)黏合成帽兜狀。唇瓣分三段(tripartite),先段片
(epichile)為黃色二裂(bilobed),分叉略成倒Y型,裂片長方形,大小約僅 1.6x1.4 mm。
黃花線柱蘭,果實也是由下而上漸熟,時為20170416。
黃花線柱蘭,植株外觀直立,其實暗褐色基部先匍匐後再轉為斜立。
芳線柱蘭,花苞與花梗皆裹著紅棕色苞片。時為20170323。
芳線柱蘭,花漸開放,穗狀花序。似乎也聞到它散發的一縷芬芳香氣,如同其花名!連同花苞有近20朵。時為20170402。
芳線柱蘭,難得花盛開 7、8 株聚集於此一小小棲地。株高可達 20 幾公分,時為20170409。
芳線柱蘭,花開之近貌,花徑僅 6 mm大小。有人形容三片萼片活像是頭戴長耳帽,我倒是冒昧地認為唇瓣神似豬鼻子與一對翹鬍子。
芳線柱蘭,橙黃色上萼片(紅箭頭)與白色花瓣(綠箭頭)黏合成帽兜狀,側萼片(黃箭頭)內捲,白色唇瓣(藍箭頭)倒Y字型分叉,裂片三角形、近圓形或梯形,基部有棕色斑塊。
芳線柱蘭,側面(上)與腹面(下)照。
芳線柱蘭,植株綠色莖基也是先匍匐後斜立而上生長。
芳線柱蘭,一株蘭花竟然長出雙花梗,一高一低。粗梗者(左)較高,花朵似乎也較多。
芳線柱蘭,無獨有偶,一旁已凋萎的也是雙花梗,一高一低,分枝處卻在植株更下面莖基處匍匐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