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東泰武來過幾次,從沒想過再深入北大武山,這回一行六人,眼見好天氣,試圖小探一下。 湊擠一部休旅,也沒事先做功課,就開了進去,崎嶇窄小產業道路約莫行6、7公里,路旁已停了不少車,前路已被堵阻,停車後循著邊坡一條山徑而上,此乃北大武山的「新登山口」。不到3公里路程,最後僅我一人踽踽獨行至「舊登山口」欣慰又能見識新的花草,分享之。 (20170108)
行車入山途中遠眺北大武山。
槍刀菜,3年前屏東泰武所照。
圓葉洋莧(圓葉紅莧)開花。
假酸漿,紫草科,綠色花萼5,筒狀花瓣先端五裂,柱頭下可見裸落的子房四室。原住民食物「阿拜」(AVAY)、「吉拿富」(CHI-NA-VU)以其葉子用於食材之包覆。另有茄科其他植物也以「假酸漿」為名。
落地生根。
韭菜的花(九月雪)。
泰武村『大武山之門』前進北大武山。
爵床。
「蔓黃菀」之初苞,頗像燭台。
刺蓼,頭狀花序,葉基內凹 。 扛板歸,另一蓼屬,則為穗狀花序,圓型托葉,莖穿其中,可資區別。
台灣懸鉤子,薔薇科,惜未見花果。
巒大秋海棠,莖會呈紅色,有『紅孩兒』別稱 ; 雌雄同株異花,此為雌花。
「假菝契」之花苞,花被紫紅色,其同屬植物「糙莖菝契」也具此特徵,然而後者枝密被『疣』,可資區分。
明萼草,葉全緣 ; 另一種「台灣明萼草」花色則更深藍,葉疏齒緣。
「白花鼠尾草」(早田氏鼠尾草)或「阿里山鼠尾草」?後者一般為紫花,但仍有白花的。一般認定,前者之下唇中裂片全緣,花梗無毛。後者下唇中裂片凹缺,花梗有毛。本花下唇中裂片則有小幅度圓凹(變異?),但花梗無毛,應是「白花鼠尾草」。
「三奈」(台灣山薑)之植株與果實,薑科。
「蜘蛛抱蛋」之植株、花和花苞。台灣產「蜘蛛抱蛋屬」植物有「薄葉蜘蛛抱蛋」、「大武蜘蛛抱蛋」與「霧社蜘蛛抱蛋」等三種。依據2004王朝鍵之碩士論文研究,三者外部形態以花的形狀、花冠筒長寬比、柱頭形態、花被裂片厚度...等列為重要的分類特徵,並指出三者有其局限性分布,「薄葉蜘蛛抱蛋」僅分佈於高、屏、嘉、投1000-1700公尺海拔之區域,本圖應為此種無誤。
途經三叉點,續往「舊登山口」前進。
台灣馬蘭,菊科紫菀屬。
遠望山巒疊翠。
曲莖馬藍,開花莖上的葉子較小,基部近心型,莖呈之字型彎曲。
台灣馬藍,小花簇生,葉橢圓披針型。
腺萼馬藍,花萼具腺毛。
舌根草(日本舌根草),花萼不具瘤狀物,可與「早田氏舌根草」具瘤狀物作區分。
光風輪(塔花),唇型科。
波葉山螞蝗,含苞欲放,豆科。
終於來到北大武山『舊登山口』。
四週山嵐寂寥,卻讓人神清氣爽。
下山途中回望北大武山山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