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14日在尋尋覓覓下又有一種柴山野生蘭花「矮摺唇蘭」(Tropidia somai Hayata)葉子終於首先現蹤。眼見其出苞、開花,而且不僅一區,其他多處木棧道旁,也一一接續花開並蒂。即便是如此,想一親芳澤,這十幾公分高的白花矮蘭,也需要您放慢腳步,用心觀察,否則料必"緣慳一面" ,空留惆悵!
七月是柴山「矮摺唇蘭」盛花的季節。
2016-6-14「矮摺唇蘭」葉子現蹤,葉先出,花後開。心型葉,平行脈。
2016-6-19「矮摺唇蘭」之初苞,台灣之「摺唇蘭屬」還有諸如 : 仙茅、南化、日本等「摺唇蘭」。
7月3日之此矮摺唇蘭所含近20朵的花苞亭亭玉立。
7月10日花已漸開,花頂生,穗狀花序(spike)。一般花朵數10-20之間。
同區棲地中也開花的另一「矮摺唇蘭」。
同日柴山其它幾處棲地之「矮摺唇蘭」芳蹤遍佈,約七處之多。
「矮摺唇蘭」高度小於20公分,莖分支1-2 ; 葉大多為單一葉,少數為雙葉 ; 本株其莖2分支,葉共3枚,較罕見。
「矮唇摺蘭」花苞發育過程,屬於較少見的「不轉位」,所以位於正上方有著橙色斑塊的是呈舌狀的「唇瓣」(lip or labellum),左右兩側有些後曲的是「花瓣」,正下方的是「主花萼」,而在唇瓣後方的是呈現合體(connate)的兩片「側花萼」。
不同蘭花株,各個角度觀察,唇瓣下方與花瓣中心裡面所見「蕊柱」與凸出的「蕊喙」(rostellum);柱頭(stigma)在蕊喙上方,花粉塊(pollinia)則在下方。
花粉塊之近照,呈棍棒狀,中間為「膠質柄」(stipe),右端接著「小黏盤」(viscidim),可黏吸到訪的昆蟲,由其攜帶花粉塊至其它花朵授粉。
花的基部膨大如管狀或囊狀的是「花距」(spur),內貯藏著花蜜(nectar),花朵下方連接花梗,內含「子房(ovary),故屬於「子房下位」(epigynous)。
7月28日,凋萎的「矮摺唇蘭」,是否會「結果」?有待追蹤。
7月28日柴山最遲報到的一株「矮摺唇蘭」花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