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拍到「紫花脈葉蘭」之單生心型葉,由於它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,就一直好期待來年花期的到來! 惟恐錯過花期,四月就往柴山的該段坡地流連細尋,五月十七日終於現蹤,真是個人難得的初次喜相逢!於是接著數日,載欣載奔上山加以記錄並捕捉更好的畫面,本次花期開花株寥寥無幾,細心呵護與加強保育是嚴肅課題,謹此查些資料並加以解說,分享大家......。
初次見到的是單花的「紫花脈葉蘭」,又稱「紫背脈葉蘭」(Nervilla plicata)。
隔日盛開的同一朵花。
在不遠處發現另株一梗雙花的,雙花是較常見的 ; 一般花莖(scape)長12-20公分,花梗(peduncle)具有2-3枚筒狀鞘(sheath)。
蘭花一般具備3花瓣與3花萼,中央正上方與下方下垂的是花萼(sepal)上方兩側與紫紅色的是花瓣(petal)。
由背面看,同是褐綠色的花萼與花瓣難分辨,中央上方與兩側下方的是花萼。兩側上方的是花瓣。
紫紅色與白色的是「唇瓣」,呈捲摺樣,包裹在裡面白色柱狀物的是「蕊柱」(column)-雄蕊與雌蕊合生,為蘭花的特徵之一。
紫花脈葉蘭凋謝後之姿態。
「紫花脈葉蘭」為「地生性蘭」,前後五張圖為其花莖由土中抽出乃至茁壯開出雙花之系列過程,筒狀鞘明顯可見。
剛冒出的芽。
新芽三天後長出如本圖右上方的葉子。
承上圖,再四天後之樣貌 ; 此時附近長出來的全是葉子,已不復見開花的新株 ; 一般認知的「先花後葉」是花凋謝後,8、9月才長葉。圖左下白色物為裸露的「球莖」(corm)。
新生的葉子也具有管狀鞘。
新生的葉子,背面可見呈淡紫色。
這是去年9月6日在同一地點拍攝的葉子植株群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