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十八日早上,大夥在柴山北登山口八角亭畔,聆聽『柴山映像』鄭來榮老師講解「龍巖冽泉」之來龍去脈,湧泉現已少有汨汨流出之光景,令人唏噓不已!很高興此行還有吳國源老師,網路上常見其大作,對柴山生態頗具心得,緣慳一面,終幸得遇。
第一站來到「猩猩洞」,真慚愧多年踽踽獨行,竟不知此鐘乳石洞,且離登山口不到十分鐘腳程。接著,繞過攔沙壩後方小徑,隱約還可見「小溪貝塚」遺跡,或可遙想馬卡道族先民,沿著柴山溪溝生活作息之景象。
來到解說牌前,鄭老師詳盡地介紹「馬卡道澤蟹」,我很驚訝於老師豐富的知識,並一一為大家解惑。 先前巧遇鄭老師,蒙其帶路首入「龍谷」,今天再次造訪,得趁機搞清楚其中錯綜複雜山徑。一樣的目的地,鑽過狹洞、踩踏於山溝兩側礁岩間、攀附緊捱於崖壁上,不同的登爬方式,領略自然也就大相逕庭。在「泰國谷」,大家略抒心得,最後於「猴岩」互道珍重再見。
個人一路多半在隊伍殿後,為的是方便拍攝植物,此行最難得的,拍到台灣原生蘭並查出是:狹瓣玉鳳蘭!而拍到目前台灣前所未見的金午時花特異品種?,有待進一步資料釐清。
「猩猩洞」深二、三十公尺,惜遭破壞嚴重。
洞內怪石嶙峋,形狀各異。
有些石壁含石英,閃閃發光 。
洞穴生物--灶馬,成語「蛛絲馬跡」中的「馬」即指此昆蟲。
馬卡道澤蟹,兩年多前拍到的。
上坡進入「龍谷」,此段稱為「龍舌」。
跨走在兩側巨大礁岩間,有些險象環生。
龍谷大峽谷,高聳峭壁間恍如一線天。
緊貼崖壁,如臨深淵,小朋友都走在前頭了,能不撩落去?
掌葉蘋婆幼株。
恆春風藤之紅色果實。
野棉花。
毬蘭植株,可惜未值花期。
土牛膝葉片泛紅。
短果苦瓜(山苦瓜),雄花序。
短果苦瓜,雌花,可見花下之子房,11月5日特再深入柴山尋覓捕捉。
短果苦瓜之青果。
短果苦瓜之熟果。
長於泰國谷之百年月橘。
錦屏藤氣根蔚為壯觀的「一簾幽夢」。
錦屏藤近照。
光葉鴨舌黃舅。
木芙蓉。
重瓣木芙蓉。
青苧麻之雌花。
青苧麻之雄花。
黑果馬㼎兒之雄花,未見雌花。
小刺山柑,盛花期四、五月,十月竟提前開花了。
台灣原生蘭花,狹瓣玉鳳蘭之花序。
狹瓣玉鳳蘭之葉子。
狹瓣玉鳳蘭之整個植株,兩天後加拍。
什麼花苞?
11月5日下午4點多,很意外還可拍到花開,有些像金午時花屬?此屬台灣有十二、三種。
此花心型葉子大如手掌,且株高近2米!比台灣所見有著心型葉的澎湖金午時花或爪哇金午時花皆大許多(稍後訂正:應是「冬葵子」)